核电用管(比如一回路的冷却水管、二回路的蒸汽管等)因为直接关系到核设施的安全运行,甚至影响周边环境,所以平时的维护工作要比普通工业用管更严格、更细致,核心围绕 “防泄漏、防腐蚀、保安全” 展开,具体会做这些工作:
首先是日常的巡检排查,工作人员会定期沿着管道的布置路线检查,重点看管子表面有没有异常 —— 比如有没有生锈、鼓包、变形的痕迹,焊缝和接头这些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有没有渗漏的迹象(比如结露、积液,或者用专用的检测液涂抹后看有没有气泡)。同时还会检查管道的支撑结构,比如支架有没有松动、变形,因为管道在运行中可能会因为温度变化热胀冷缩,如果支撑不稳,容易让管子受力不均,时间长了可能开裂。另外,对于有放射性风险的管道(比如一回路),还会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在周边检测,确保没有辐射泄漏。
然后是定期的专业检测,光靠眼睛看不够,还要用无损检测技术查管子内部和隐蔽部位的问题。比如用超声波测厚仪,定期测量管道不同位置的壁厚,对比原始数据,看有没有因为腐蚀、磨损导致壁厚变薄(比如二回路的蒸汽可能带杂质,长期冲刷会磨薄管壁);对于焊缝,会用射线检测(RT)或超声检测(UT),检查内部有没有隐藏的裂纹、气孔,这些缺陷平时看不出来,但高温高压下可能会扩大导致泄漏。如果管道是埋地或敷设在密闭空间里,还会用内窥镜伸进管子内部,查看内壁有没有结垢、腐蚀坑或者异物堵塞,避免影响介质流动效率,甚至导致局部过热。
接下来是介质和环境的控制,因为核电用管的腐蚀很多和内部输送的介质、外部环境有关,所以要持续监测介质的水质。比如一回路的冷却水中会添加硼酸来控制反应,同时还要监测水的 pH 值、氯离子含量、氧含量,一旦这些指标超标,就会及时调整(比如加缓蚀剂、除氧剂),防止介质腐蚀管壁;二回路的蒸汽水也要控制纯度,避免结垢影响换热,同时减少对管子的侵蚀。如果核电设施在沿海,空气中盐分高,还会定期清理管道外壁的灰尘和盐分,必要时对暴露的管子做防腐涂层维护,防止外部锈蚀。
还有密封和连接部位的维护,管道的接头、法兰、阀门这些连接点是泄漏的高风险区,平时会定期检查密封件(比如垫片、O 型圈)有没有老化、变形,因为这些部件长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,容易出现弹性下降、开裂的情况。一旦发现密封件有问题,会及时更换,而且更换时会严格按照核电的规范操作,比如法兰螺栓要按规定的扭矩紧固,避免受力不均导致密封不严。对于焊接接头,除了检测,还会定期做钝化处理(比如用专用溶液清洗),修复受损的钝化膜,增强耐腐蚀性。
最后是记录和合规管理,所有维护工作都要留下详细记录 —— 比如巡检的时间、检测的数据、更换的部件型号、调整的介质参数等,这些记录会统一存档,不仅方便后续追溯,还要接受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定期检查。同时,还会定期对管道的运行状态做评估,根据使用年限、检测结果,判断管子是否需要提前更换,或者调整维护频率,确保每一根管子都在安全的使用范围内。如果遇到异常情况(比如检测发现壁厚突然减薄、有微小泄漏),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比如先隔离相关管道、停止对应系统运行,再组织抢修,避免事态扩大。
简单说,核电用管的日常工作就是 “勤检查、细检测、控环境、严记录”,每一步都围绕安全来做,哪怕是很小的异常都不会放过,因为一旦管子出问题,可能引发的后果远比普通工业管道严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