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电用管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严重事故,威胁人员安全和环境。
它的危险情况主要包括这几种:
1、材料失效引发破损
老化或腐蚀导致破裂:核电用管长期服役(设计寿命40-60年),材料如不锈钢或锆合金在高辐射、高温(超500℃)下易出现疲劳裂纹或腐蚀穿孔,可能释放放射性冷却剂。
制造缺陷未检出:管道锻造或焊接缺陷(如微型裂纹)未被X光探伤发现,在高压下可能导致突发泄漏,需严格品控。
2、高风险作业操作失误
带压维修作业:比如带压堵漏或带压酸碱设备检修时,操作不当易引发管道爆裂或放射性物质外泄,属核电高危作业。
水下或有限空间作业:比如海水系统清淤时,人员缺氧或设备故障可能造成淹溺或辐射暴露。
3、外部环境冲击
自然灾害破坏:地震、洪水或极端天气可能导致管道位移、断裂,例如地震引发安全壳阀门失效,削弱系统密封性。
高温或低温应力:反复热胀冷缩(如-40℃至500℃切换)累积热应力,加速管道微裂纹扩展,引发泄漏。
4、系统故障与维护疏漏
阀门密封失效:安全阀或隔离阀因填料老化、密封面磨损出现内漏或外泄,若未定期检测,可能升级为场外应急事故。
维护不足:未执行季度性冲洗或钝化处理,管道表面积聚腐蚀性污垢,加剧放射性物质扩散风险。
如果管道破损触发场外应急(辐射超区边界),但预案执行不力(如未及时隔离烟羽区),放射性碘或铯137可能通过空气或水源扩散,导致长期健康危害!